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南方粉碎粮食的工具叫什么
扩展阅读
湖北化工电子产品多少钱 2025-01-24 02:03:29

南方粉碎粮食的工具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3-11-11 17:11:28

❶ 农耕工具有哪些

农耕工具有哪些?
牛:苦力

耒:翻土的

耧车:播种的

犁耙:犁地的

扁担:挑东西的

镰刀:割稻谷的

簸箕:装东西的

锄头:锄地的

铁耙:耙地的

翻车:灌溉的

水桶:装水的
我国古代有哪些农耕用具
(耒耜)传说最古老的工具,大约在炎帝时期。(翻土农具)

(镢) 最早出现商代,春秋战国时较多。(似镐的刨土工具)

(铜铲)商代(青铜器。铲土除草用的农具)

(牛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脚踏耕具)

(犁耕)汉代。(翻土农具)

(都匀犁)春秋战国。(翻土农具)

(镪犁)又写作“枪犁”或“戗犁”,时间不详,产自山西。(翻土农具)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翻土农具)

(耦犁)西汉。(二牛三人一组耕地)

(鐴土 铁铧)秦汉时期。(铁铧为耕犁破土的锋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 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犁镵) 周朝。(翻土农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现于西汉。(翻土农具)

(铚)战国。(翻土农具)

(镰)周朝。(除草工具)

(疀)没有出土文物,大约时间在春秋战国。()

(劐子)战国。(翻土农具)

(耨)秦代。(锄草的农具)

(锄)西周时代。(翻土农具)

(耰)先秦。(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用)

(耰钼)先秦。(用来平田松土的农具, 锄把)

(镫锄)元代有记载,具体出现时间不详。(翻土农具)

(桔槔)春秋时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汉代。(灌溉)

(椟栌)秦,汉代较为普遍。(翻土农具)

(翻车)东汉。(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水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水转筒车)隋朝兴盛于唐。(农业灌溉工具)

(浙碓)大约元代。(翻土农具)

(代耕架)源于唐代,改进于明。(人力牵引的耕地机械)

(孔明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龙骨水车)始于东汉,三国改进。(排水灌溉的机械)

(锸)汉朝。(掘土的工具)

(铁锹)战国出现铁,锨于西汉。(耕地,铲土的农具)

(三脚耧)战国时期就已有一脚耧车,西汉出现三脚耧。(播种机的一种)

(六爪犁)汉朝文献有记载,隋朝把“六爪犁” 注释成 “楎”。()

(耙)北魏。(翻地农具)

(连枷)战国、秦汉时代。(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

(簸飏)最早大约于战国,最晚大约于汉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石磨)汉代以后才称为磨,汉前称“硙”。(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

(踏碓)发明于西汉。(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用具)

(风车)汉代。(机械灌溉)

(飏扇)大约源于西汉。(扬谷器,扬除糠秕的一种风力机械)

(耩)北魏有记载。(用耧播种或施肥)

(窍瓠)北魏。(播种农具)

(耘杷)元代《农器图谱》记载。(翻地农具)

(耘荡)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农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松土用)

(秧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长镵)唐已出现。(踏田农具)

(踏犁)唐代。(翻土农具)

(犁刀)“犁头”战国已经出现。(翻土农具)

(蹚头)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头是北宋时期。(疏松两侧的土壤,清除两侧的杂草)

(推镰)也叫“青铜耨”,春秋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麦钐)元代。(割麦刀)

(麦绰)元代。(收麦工具)

(麦笼)元代。(收麦工具)

(水碓)魏末晋初时期。(灌溉)

(水碾)魏晋南北朝。(靠水力推动的碾子)

(船磨)元朝。(捣米器具) (碓机) 西汉末年。(捣米器具)

(跖铧)元朝有记载。(翻土农具)...
中国古代有哪几种重要的农业耕种工具?
1. 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开沟渠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揉木为耒”,而《世本》则以为黄帝时“始作耒”。现在所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已发现有保留于黄土上的耒痕。甲骨文中耒字作方,刻画出商代木耒的大致形象。双齿之上有一横木,表明使用时以脚踏之,以利于耒齿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说的“跖耒而耕”。耒在战国文献中也很常见,据《考工记》,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青铜耒是从木耒发展而来的,后来又发展到铁耒,并演化到犁。

2. 耜。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后部有銎,用以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

《国语·周语》所引《周制》,其中有“民无悬耜”之语。春秋战国时仍继续沿用,《孟子·滕文公》:“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吕氏春秋·孟春纪》说每年之春,天子要亲载“耒耜”而来到籍田。《周礼》中还谈到制作木耜的情况,《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即选择较小的树木以作为耜材之用。《吕氏春秋·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可见耜之通高和耒相近。“其博八寸”是指其刃口的宽度,而《考工记·匠人》则说“耜广五寸”,则耜刃的宽度似随地而异。

战国时耜也称为臿,故《说文》云:“耜,臿也。”当时将臿和耒连在一起,如《韩非子·五蠹》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由于方言关系,象东齐一带称臿为梩,如《孟子·滕文公》:“盖归反蔂梩而掩之。”赵岐注:“蔂梩,笼臿之属。”

在铁器出现之后,木耜也和木耒一样,开始套上铁制的刃口。战国之后,这种农具开始被淘汰。

3. 耒耜。耒为上部,耜为下部,把耒和耜两种农具连在一起,形似现在的铲,但作用是用来翻地的。比如双齿耒耜。

4. 铲。铲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农具,现在还在使用。

5. 锛。开垦土地的农具,也用于砍伐树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铜锛不仅用于农业,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后来还用于木工,古代没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锛。

6. 斧。砍伐工具。斧同锛的区别在于:

(1)安柄的方式不同,斧:柄线同刃口线平行;锛:刃口线同柄线垂直;

(2)刃的区别,斧:双面刃;锛:单面刃(偏刃);

(3)磨石痕不同,斧:斜向;锛:垂直方向。

这个就不多说了,现在还在用。

7. 镰。割庄稼或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镰刀,也就是镰刀,现在还在用。《说文》:“镰,锲也。”

8. 耨。古代锄草的农具,形似锄。《吕氏春秋》:“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

9. 锸。就是锹,掘土的工具。“锸,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见它是一种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10. 杵,和臼一样,是捣谷用的工具。据说,是由伏羲发明的,也有说是由黄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杵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在“版筑”这种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施工法中,通过把土捣实,来修筑墙壁或打基础。而杵就是把土捣实的工具。《说文》:“杵,舂杵也。”《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11. 镢。一种形似镐的刨土农具。《资治通鉴·唐纪》:“镢其城为坎。”

12. 锄。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有大锄、小锄之分,又有叉形和铲形之分。青铜......
历代农耕用具,
(耒耜)传说最古老的工具,大约在炎帝时期。(翻土农具)

(镢) 最早出现商代,春秋战国时较多。(似镐的刨土工具)

(铜铲)商代(青铜器。铲土除草用的农具)

(牛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脚踏耕具)

(犁耕)汉代。(翻土农具)

(都匀犁)春秋战国。(翻土农具)

(镪犁)又写作“枪犁”或“戗犁”,时间不详,产自山西。(翻土农具)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翻土农具)

(耦犁)西汉。(二牛三人一组耕地)

(鐴土 铁铧)秦汉时期。(铁铧为耕犁破土的锋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 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犁镵) 周朝。(翻土农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现于西汉。(翻土农具)

(铚)战国。(翻土农具)

(镰)周朝。(除草工具)

(疀)没有出土文物,大约时间在春秋战国。()

(劐子)战国。(翻土农具)

(耨)秦代。(锄草的农具)

(锄)西周时代。(翻土农具)

(耰)先秦。(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用)

(耰钼)先秦。(用来平田松土的农具, 锄把)

(镫锄)元代有记载,具体出现时间不详。(翻土农具)

(桔槔)春秋时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汉代。(灌溉)

(椟栌)秦,汉代较为普遍。(翻土农具)

(翻车)东汉。(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水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水转筒车)隋朝兴盛于唐。(农业灌溉工具)

(浙碓)大约元代。(翻土农具)

(代耕架)源于唐代,改进于明。(人力牵引的耕地机械)

(孔明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龙骨水车)始于东汉,三国改进。(排水灌溉的机械)

(锸)汉朝。(掘土的工具)

(铁锹)战国出现铁,锨于西汉。(耕地,铲土的农具)

(三脚耧)战国时期就已有一脚耧车,西汉出现三脚耧。(播种机的一种)

(六爪犁)汉朝文献有记载,隋朝把“六爪犁” 注释成 “楎”。()

(耙)北魏。(翻地农具)

(连枷)战国、秦汉时代。(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

(簸飏)最早大约于战国,最晚大约于汉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石磨)汉代以后才称为磨,汉前称“硙”。(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

(踏碓)发明于西汉。(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用具)

(风车)汉代。(机械灌溉)

(飏扇)大约源于西汉。(扬谷器,扬除糠秕的一种风力机械)

(耩)北魏有记载。(用耧播种或施肥)

(窍瓠)北魏。(播种农具)

(耘杷)元代《农器图谱》记载。(翻地农具)

(耘荡)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农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松土用)

(秧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长镵)唐已出现。(踏田农具)

(踏犁)唐代。(翻土农具)

(犁刀)“犁头”战国已经出现。(翻土农具)

(蹚头)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头是北宋时期。(疏松两侧的土壤,清除两侧的杂草)

(推镰)也叫“青铜耨”,春秋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麦钐)元代。(割麦刀)

(麦绰)元代。(收麦工具)

(麦笼)元代。(收麦工具)

(水碓)魏末晋初时期。(灌溉)

(水碾)魏晋南北朝。(靠水力推动的碾子)

(船磨)元朝。(捣米器具) (碓机) 西汉末年。(捣米器具)

(跖铧)元朝有记载。(翻土农具)...
急!!!现在农耕生产工具包括有哪些?其名称、及其用途、使用方法? 5分
哥,啊、、、、一看你就城市的孩子啊,只跟你说一个【犁】它是用来耕地的。
梯田农耕使用什么工具造出来的呢?有木有造?
先平整一块地,将靠上边的土向下推试着一块土地变平就行了
在农耕社会人们种地用什么工具?
和现在的外形差不多,不过就是缺乏钢铁,是木头或者木头包点铁皮,铁的都没 ,哪有现代的钢铁工具,锋利省力,所以也效率很低,你用木的挖地,就知道痛苦了

❷ 农村砸碎农作物的工具,把需捣碎的东西放进比碗大一点的小坑里,一个人拿着什么把作物捣碎叫什么名字

臼与杵。舂粮食或他物的容器和捣棒。《易·系辞下》:“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三国志·魏志·阮籍传》“官至步兵校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苏门山 有隐者,莫知名姓,有竹实数斛,臼杵而已。” 刘半农 《学徒苦》诗:“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

一个人拿着杵把作物捣碎叫臼杵

❸ “箕畚”是什么

意思:一种用竹蔑或柳条编成的运土器具,指用来盛东西和簸粮食的器具。

读音: jī běn

引证:战国·列子《列子·汤问》:“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例句:一天早晨,太阳刚在乌麦山顶上冒头,露珠儿还在荷叶怀里睡觉,父亲已背着箕畚出门干活去了。

(3)南方粉碎粮食的工具叫什么扩展阅读

近义词:

1、畚箕[ běn jī ] 即簸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或暂时盛放东西。

引用:叶圣陶《隔膜·苦菜》:“我就佝偻着身子,两手不停地拾起砖瓦,投在粗竹丝编的大畚箕里。”

例句:居民倒垃圾也不再用畚箕、铅桶,而是用塑料袋包扎倾倒,实行垃圾袋装化。

2、簸箕[ bò ji ] 扬米去糠的工具。

引用: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个高大的中年庄稼人,不仅帮助寡妇老婆儿,把大黄牛套在磨子上,而且帮助她把淘好的粮食和所有的磨具--笸箩、簸箕……统统搬到磨棚里来。”

例句:我拿来笤帚和簸箕,把屋子从里向外地认真扫了一遍,把垃圾和细灰搓到簸箕里倒掉。

❹ 舂米的工具叫什么

打糍粑的工具叫“石臼和舂”。

石臼是人类以各种石材制造的,用以砸、捣,研磨药材食品等的生产工具。石臼,是舂米用的器具,四方的,上宽下窄,安在土里,只把臼口露出地面。随着木碓一上一下的磕碰,稻谷,也便在石臼里脱了壳,蜕了皮,露出了暗红的雪白的米粒儿。小的石臼可用于砸、捣、研、磨药材。

“舂”字,大多数用于“舂米”。而“舂”的单独解释是打碎之类的意思。英文解释为“pound, pestle, beat”。“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将其去掉壳的过程称作舂米。壳即为米糠,而去掉壳的谷子便是小米。

(4)南方粉碎粮食的工具叫什么扩展阅读:

打糍粑,中国节日风俗。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糍粑是以糯米,薯仔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

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❺ 乡下的碾米工具都有什么

在上世纪70年代前,山区的农人们吃的米,都是靠石碾碾出来的。碾子由碾槽、碾磙和碾架三部分组成。碾槽由若干节成弧形的石槽连接成一个大圆圈,碾磙是用坚石打磨成车轮状的两个石盘构成,然后靠碾架固定分前后嵌在碾槽里,碾架由一根粗壮的直木从碾圈的中心牵出,控制碾磙始终绕着碾槽运转。碾磙靠牛来拉动。碾米时,先把稻谷均匀的倒入碾槽,然后驾上牛,人坐在碾架上挥鞭驱牛,牛走磙动。石磙在碾槽里不断地对稻谷磨碾,直到壳破米出糠成细粉。这样,一槽米就碾熟了。有的在碾米前先用轹子磨破大部分谷壳,既可缩短碾米时间,又可减少碎米。一般一槽可碾一百二三十斤谷。时间大约二三个小时。石碾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一般两三个屋场共一座碾子。碾子通常设在几个屋场的中心地点,隔人户较远,为的是几个屋场的人都方便。碾子的周围一般都有大树遮蔽,免得夏日碾米时人畜被烈日暴晒。上世纪60年代粮食都是由生产队统一按时发放的,碾米活儿就比较集中,农户为抢碾子,常常要起三更睡半夜,否则就可能要饿几天肚皮。
几十年过去了,碾子早随着科技的发展隐入历史的深处,那碾米的情景也只有在梦中重现,碾米的苦与甘现在的孩子是无法体会的。他们吃着亮晶晶的机器米,根本不知道米是怎么来的,也不怎么懂得粮食的艰难。所以我常对他们讲起少时碾米的故事,告诉他们记住古人的教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