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持续改进的工具有什么
持续改善(Kaizen)方法最初是一个日本管理概念,指逐渐、连续地增 加改善。是日本持续改进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中提出的,Kaizen意味着改进,涉及每一个人、每一环节的连续不断的改进:从最高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到工人。“持续改善”的策略是日本管理部门中最重要的理念,是日本人竞争成功的关键。
持续改善活动程序
1、选择工作任务 首先要阐明选择这个项目或工作任务的理由。这些任务通常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确定的,但有时企业的现状也会影响这种选择—依据其重要性、紧迫性或经济性。 2、弄清当前的情况 在项目开始前必须要弄清项目当前情况的本质,并予以分析。这需要人们去现场了解情况,运用KAIZEN的五个“金”原则,或收集数据。 3、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弄清事情的真正背景及原因。 4、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对策。 5、导入、执行对策。 6、观察并记录采用对策后的影响。 7、修改或重新制订标准,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8、检查从步骤1到7的整个过程,据以引入下一步的行动。 这种程序也和PDCA循环的原则相一致:从步骤1到4主要是计划(P),步骤5是做、执行(D),步骤6是检查(C),步骤7和8是调整(A)。这种程序是一种借助于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的通用做法。另外,将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可视化以及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积极交流,并建立起高效的记录文档资料,也有助于 Kaizen活动的推动。
2. 计划管理的工具有哪些
计划管理工具应该有很多种的
1、云便签这种可以实现便签内容电脑、手机、ipad多端同步的便签就可以管理计划
2、云便签上可以输入每日待办事项,还可以把计划按照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分类
3、此外就是利用云便签的待办事项提醒,定时提醒和重复提醒都有
4、到设置的时间后,大家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了,完成计划后需要标记已完成
3. 工作改善的工具有哪些
要想把工作做好,勤奋少不了,有了勤奋还不够,还得懂方法,这样才会有效率。方法从哪来呢?自然是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思考呢?这就少不了我接下来要讲到的几个思考工具。
一、工具一:PDCA循环。帮你不断试错改善,打造高效工作流程。
PDCA循环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它是一个持续改进模型, 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 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处理(Act)。
P (Plan)计划:通过集体讨论或个人思考确定某一行动、活动、目标的方案或计划。
D (Do)执行:根据设计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落实计划中的内容。
C (Check)检查:检查或研究执行人的执行情况和结果,比如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点”“管理点”去收集信息,“计划执行的怎么样?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要求?”,找出问题。
A (Act)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二、工具二:MECE原则。帮你全面分析问题,有效抓出遗漏和重复。
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把一个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更细的工作任务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条原则:完整性,说的是分解工作的过程中不要漏掉某项,要保证完整性;独立性,强调了每项工作之间要独立,每项工作之间不要有交叉重叠。
运用MECE原则的基本步骤:
1、确定范围。明确当下的问题是什么,以及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范围决定了问题的边界。这也让”完全穷尽“成为一种可能。换句话说,MECE中的”完全穷尽“是指有边界的穷尽。
2、寻找MECE的切入点。也就是你准备按什么来细分,比如按颜色、按大小、按时间序列、按重要性等等。在找切入点的时候,要记得以终为始,根据你要解决的问题和目的来进行。
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有:①二分法(比如男/女、已/未婚、专业/业余等等);②过程法(比如解决这个问题要几个步骤);③要素法(比如营销理论中的4p、以及再细分的4p到10p);④公式法(比如销售额=单价×数量);⑤矩阵法(比如时间管理优先矩阵、swot分析模型)
3、考虑能否在继续细分,并检查是否有重复或遗漏
比如对客户的分类如果按男和女来分,但这样对你要的问题和妖达到的目的可能还不够,所以你可能还要按职业、收入、年龄、居住区域等要素进一步细分,才有可能得出你想要的东西。
分完类之后必须重新检视一遍,看看有没有明显的遗漏或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