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怎么读懂文字工具
扩展阅读

怎么读懂文字工具

发布时间: 2024-08-27 02:49:08

‘壹’ 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篇课文,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一般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初读全文,疏通字词,整体把握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初读全文,首先要疏通字词,即要读准字音,理解生字新词基本意义,才能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每教一篇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基本意义,为进一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深层含义和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大意,读懂课文大致写了什么内容。把握课文大意的方法,可以从课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从课文后的练习内容去把握,可以从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去把握等等。如《草船借箭》,就可以从题目入手去把握课文大意:“谁用草船向谁借箭?”“结果如何?”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对课文的一个大致印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就有基础了。
二、细读课文,理清结构,读懂词句段,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一)划分段落段落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在细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划分段落。划分段落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①按时间顺序分段。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抓装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把课文分成两段。②按地点(空间)变换分段。如《景阳冈》,可按“在酒店”、“在冈上”地点变换分两段。也可按“酒店”、“上冈”、“乱树林”分三段。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如《飞夺泸定桥》,其顺序是:必须夺桥(开端)→赶到桥边(发展)→夺桥战斗(高潮)→继续北上(结局)。可按这个发展顺序分为四段。④按问题或事物的不同性质分段。如《太阳》,可按太阳“远”、“大”、“热”、“和人类的关系”分为四段。⑤按人物活动的线索分段。如《小木船》,可按“友谊的形成”、“友谊的破裂”、“友谊的恢复”分为三段。⑥按文章的总分关系的结构分段。如《桂林山水》是“总—分—总”结构,其中分述了两个方面:水和山。这样就可以分为三段或四段。此外,不少课文有过渡段,要指导学生考虑它是重在总结上段内容还是重在引导下文,或者考虑它和哪一段的关系更加密切,来划分它的归属。
(二)理解词句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了解内容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也只有理解了语言文字才能了解内容,脱离语言文字架空地去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不可能把课文读懂读清楚的。而词句段是语言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词句段。
1. 词的理解。袁微子先生曾经强调:“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进行词的训练,首先是理解训练。理解词语,并非逢词都理解,全面开花。有的只要求一般理解,有的则要求重点理解。如何确定重点理解的词语呢?①表现文章主旨的中心词语。如《二虎子》中“不慌不忙”一词。②揭示课文内容或句子意义的关键词语。如《刘胡兰》一文“那年她才·十五岁”中的“才”字。③用得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草船借箭》一课的最后一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中的“神机妙算”一词等。确定要理解的词语之后,还要教给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必须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其一,比较理解法。如《小虫和大船》一文“小小的蛀虫,竟·毁了一艘大船”中的“竟”字,教学时,可把它换成“却”字,然后比较理解,学生懂得了用“竟”字表示“小小的蛀虫毁了一艘大船”,这是出乎船主意料之外的,“竟”字在这里用得准确传神。这是换词比较理解法,还有减词比较理解法、添词比较理解法等。其二,结合上下文理解法。如《桂林山水》中“形态万千”一词,上文是“桂林的山真奇妙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这段写桂林山奇的文字,就是对“形态万千”一词在课文中的意思的确切的表述。
2. 句的理解。一篇课文,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学生一一去理解,那么,哪些句子应该重点理解呢?①描写生动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②表现文章中心或主题的句子;③含义深刻的句子;④地位特殊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确定理解哪些句子后,同样要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有:①抓关键词语理解。如对含义深刻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如对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的理解。③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如对课文中心句的理解。④变式比较理解。如对描写生动和含蓄句的理解。
3. 段的理解。要理解段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从全篇着眼,上下联系,又要分析构成段的词句的含义、作用,各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排列的顺序。理解段的主要方法是:①抓重点段。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应该抓重点段深入理解。如《飞夺泸定桥》,重点是“飞夺”。“飞”着重写“抢时间”、“夺”着重写“攻天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飞”和“夺”这两个重点段上深入理解。②抓段内中心句子或重点句。如《冬眠》第二段中心句是“冬眠不是睡眠”、“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中心句理解这段含义。理解了中心句的含义,段的意思也就了然了。③学一段,带他段。凡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可先学一段,然后引导学生依法理解其他各段。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所描写的“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景色,四段结构相似,可先引导学生理解写“春”一段,再依法自行读懂其他各段。
(三)概括段意真正读懂一篇课文,除了能正确划分段落,理解词句段意思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懂得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思想。
概括段意的关键在于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有些段落中心句很明显,它简明地概括了段意,这样就可以直接引用中心句作段意。如《幸福是什么》第四段,可用“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中心句作段意。有些中心句则要加以整理才能作段意。如《长城》第一段的中心句“它号称万里,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二千多里”。可整理成“长城从东到西有一万二千多里”作为段意。如果一段内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就要各个自然段的大意归纳起来,用评价性或概括性的词句加以提炼表述。这叫做自然段意归并法。如《少年闰土》第四段,讲了雪地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等事,这些事在“我”看来都是未曾听说过的新鲜事,所以这一段段意可以归并为: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概括段意,语言要力求简洁、准确。学生学会分段了,能读懂词句段了,掌握概括段意方法了,也就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归纳中心思想,揭示文章主旨,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作者写文章,都有一个写作目的,通过一定的材料来表达某种感情,说明一个道理,使读者受到教育和启迪,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领会了中心思想,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课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地说出来,有的暗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要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时,教师要加以指导,教给方法。一般地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通过精读来归纳中心思想。
1.紧扣题目。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的题目,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思想意义,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如《种子的力》一文,就是借助了种子的力来赞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力量。
2.串联各段大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贯穿于各段之中。抓住各段的主要意思,这是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矗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每一段的内容都是紧扣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来写的,因此,可把各段大意串起来,就得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记叙马克思、恩格斯四十年互相帮助、亲密合作,共同创造共产主义理论的事迹,表现了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
3.抓中心句。
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总收句,如《新年的礼物》的结尾:“弟弟送给老师的,其实算不上什么礼物,却又是最好的礼物———是真诚的心啊!”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揭示出中心思想。
4.对比衬托。
①前后对比。课文里如有作者对某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进行描述的内容,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以突出文章中心思想。如《鸟的天堂》一课,作者前后两次到鸟的“天堂”。第一次去没有见到鸟,但所见的榕树给作者的印象是美丽的,生命力是极强的;第二次去,见到很多颜色各异的鸟。于是得出一个共同特征:鸟的“天堂”美。由此可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作者写鸟的“天堂”美,目的是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样,课文的中心思想就一目了然了。②正反对比。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通过“飞”和“夺”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作者为了突出这一中心思想,把敌我双方的行动作了鲜明的对比。如隔河和敌人赛跑时,同样的天气,类似的道路,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而红军却“仍旧摸黑冒雨前进”。通过正反对比,衬托出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这个中心。
一篇课文,总有“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的问题。阅读中,学生能自行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算真正读懂一篇课文了。

‘贰’ 如何读懂英语文章

英语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能力,第二是思维,那么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如单词量不够、句子读不太明白),我们只有加大思维比例,就能快速做题。本文教长,分六个小节,因为有许多案例说明,篇幅过长, -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一、阅读能力不足如何克服1、学会读长难句,不做结构分析 长难句如何读?一般句子分析主谓宾、定状补(不可取,因为有可能读错,并且没时间)。应当先拿到意思,不管语法。 语言类学科基础应当是拿下意思后,积累语言特性,才学语法,因为语法是属于语言鉴赏范畴,作为高中生所学的初级英语,出于考试角度出发,对英语长难句中的语法认识即可,弄清大意为首要。只有当考察到这句话在表述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没有,我们才做结构分析,大家想想看,高考会出这样的考题吗?只有语文才会考。因此,大家在最紧要的时间关头,少做结构分析。 如大家常做的句子分析,一句话中既有主谓宾,又有定状补,通常老师会告诉你主谓宾才是重要的,并且谓语动词是关键,这本身就违背语言学科。那么我们举个例子:I belive that +某个宾语从句,按照结构分析,I是主语,belive 是谓语,如果说belive最重要,这句子和没读一样。再举一个例子,有个东西has remain for many years,在结构分析是通常把fot many years省略,当把这部分时间状语省略后,意思就变成这东西在不在,保存不保存,这句话强调的是保存时间的长短。再举个例子,Bread are widely consume(面包广泛消费),如果大家省略的话,通常都省略副词widely,省略后就变成了消费不消费面包,整个意思就变了,过多的做句子的结构分析有时可造成读错原文,导致丢分,因此,我们在英语考试时,即得抓住意思,抛掉结构分析,一句话读下来即可。 2、快速读懂阅读文文章方向(篇章性能力main idea),放弃细节 以往大家做题通常都是从头到尾读完,能读懂多少就读多少,但是做题的时候发现选项都差不多,甚至某些错误选项和原文的某处细节一模一样,所以做这类题时细读原文毫无意义。大家记住,在做方向题时,细节性问题可以不看。 二、加大思维比例点,用思维方法去做题1、客观性思维 客观性思维,与主观思维相反。通常我们学习语文或者英语时,习惯带着主观思维,如一句话是不是给后文做铺垫,隐含了什么意思,这就是我们通常做题方式,一般传统的英语阅读法通常是将一篇文章读完后在总结中心,但是这句话是否铺垫、是否中心思想只有作者才明白,我们凭什么对别人的文章做判断、总结?因此允许自己总结,但绝不要把自己总结的扣作者脑袋上,从而这项工作也不必要浪费时间去做。很多人做英语阅读的时候经常遇到what can you infer from……(从某段得出什么)很多人将infer等词读成推论、暗示,那么就被完全误导了,因为答案只有一个,推论、暗示什么,是根据不同的人的主观思想三去揣测,理解得角度不同就能得出不同的答案。比如说有个人花500块钱买了件衣服,设置答案:A、这衣服很便宜,B、很贵。有钱人认为便宜,穷人认为很贵,这就是主观意识不同,所形成不同的答案,因此虽然这道题大家都读懂了,但是完全没有意义,所以英语阅读没必要完全读懂。 英语一定要对应字面意思,客观指的是在接受原文所给信息时,只能是接受字面意思和字面意思存在的前提。如一道高考题:政府的某个政策,使GDP增长了0.5%,这是原文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后边对应的一个选项为“政府这个政策用处好像效果不明显”。主观的人可能认为0.5%代表不明显, 或者也有人认为0.5%比较高的,但是原文并没有说明这个政策的效果好不好,明显不明显我们不能做主观判断。英语的特性是你所获得的信息必须是原文告诉你的,如果不是原文告诉你的,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加上去的,是非常不可取得,标准化考试(选择题)不允许发挥主观思想,才能保证“标准答案”的唯一性和普及性,因为只要一发挥主观思想,就不能确保答案的唯一性和普及性。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题目说外面气温40多度,待选答案说外头很热,这是不能选的,因为原文并没有说到40多度表示很热,这就是英语所说的字面意思。 所谓字面意思存在的前提,是表达字面意思的必要条件,通常在考试中会容易形成误导性。比如说高考真题中有这么道题:[原文]有AB两组人,A这组人抽烟,B不抽,经过10年的跟踪调查,A这组人都得了各种各样的癌症,B组人却很健康,由此我们知道抽烟和得癌症有必然联系的。待选项:由于抽烟导致癌症发病率高。这属于主观选项,是不可取的,因为原文没有说明抽烟和癌症发病率高低之间的关系,原文只说明抽烟和得癌症有必然联系的,没有说明抽烟和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能一定说明得癌症的原因是抽烟。 再说个例子:管卫东老师在喝水,三选项,A、管卫东口渴了 B、有水可以喝 C、管卫东能喝水 只有B和C才能表达出字面存在的前提,A是非常主观的答案B和C是描述“喝水”这一客观的事实。 2、不充分思维 在平时的时候,大家都准备的十分充分,即把什么问题的原理和步骤都弄的非常清楚。但在英语学科上,必须抛弃充分性思想。平时做题时老师可以做理性分析,将题目说的明明白白,但是在考试时,大家通常面临时间压力,是没有办法考虑全面的,做题变成是一种感觉,造成很多同学平时会,考试不会,并认为这不是一种能力问题,而是紧张、马虎问题。所谓的马虎、紧张的难点是在考场上当时想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什么叫不充分?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有主次之分,先去满足较重要的条件(这件事情要想成功的必要性前提是什么),当重要的条件得以满足是这件事情不一定能成功,但这些条件都满足不了这件事情肯定不能成功。举个例子,管卫东喝水的前提是要有水喝。根据充分性思维,即便是有水了,管卫东也不一定喝,只满足和喝水的全部条件,管卫东喝了水后,才算完。但是根据不充分思维去理解,则是没有水就喝不了,反正前提必须要有水,有了水至少喝水的概率会提升,至于最终喝不喝水,不管他。 在考场上找出100%满足条件是不现实的,找出必要条件就可,就可节约大量时间,并确保准确率,这就是不充分方式做题。 三、做题时实际应用首先大家注意:英语阅读题目的direction上表示,选的答案是the best,然后就给我们指明了做题思路。 1、关注问题所问 题问什么才找什么,而不是题目中有什么找什么。很多题存在误导,如题目说原文第几段第几行说道了什么什么,问你表达了什么(或其他问题)。很多学生就在原文那段那行去找,而实际上题目问的是“表达的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该找这段的前后部分,而不是这段这行说的话。这类题通常是误导学生为主,通常有明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原文位置等,将学生的视线吸引到那方面去,引导考生主观猜测,然后问一个和这方面关系不是很大的问题,以达到干扰作用。 可能很多学生不是很明白,再举个例子说明,有一位心算学家在接受考验,一个人问他一道数学题,说一辆火车到了一个站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再下个站后又上了多少,下了多少,……再下个站又上了多少,又下了多少,心算学家胸有成竹的计算着,结果问题是:火车经过了多少个站?这个专家就立即傻眼了。因此我们必须先弄清问题问的是什么,而不是上面有什么内容,才是做题的关键之一。 2、原文的作用 接受原文时,只接受字面意思,文章的原文不能告诉我们哪个答案是对的,但是能告诉我们那些答案肯定是不对的。若直接从原文得答案,必须走充分这条路,即要符合原文,又要符合题意。用不充分性思维做题,大家都明白,凡是正确答案,必定和原文有所关联,当题目看不懂、文章看不太懂时,选出有可能和原文沾边的选项,排除不沾边的选项。 3、答案是比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我们数学学过如果A能证明B对,B不能说明A,那么A是B的必要条件不充分条件,英语阅读同样适用,当英语阅读选项满足这个过程时,就证明B比A好些,这是英语选择题的一个原则。 四、能力相对较低时英语阅读做题原则高考英语阅读题型特征 1、A选项与原文一致,其他三个选项都有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 2、四个选项都没有错误,但是A选项比其他选项更好些 3、四个选项都与原文不完全一致,但是A选项相对好 高考的简单题中,情况1不少;但高考难题中,情况2和3比较多。 解题思路 (1) 不要试图从原文去“得到”答案,而是按照标准化试题的固有规律,采用选项比较、找相对最好的答案。 (2) 原文的作用:能很容易地告诉你哪个选项是肯定不对的——与原文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选项肯定不对,要排除掉;能告诉你哪些选项可能正确——部分意思与原文沾边的选项,留下来比较;原文很难告诉你哪一个选项就肯定是正确答案,除非是极简单的个别题目或者你的英语能力超极高。 (3)答案是比出来的,不是从原文中去得出来的:对比留下的选项中哪个相对最好,而不是对比每个选项与原文是否完全一致。 解题技巧 考场上快速选出答案是最重要的,这里说一下考试中较多出现的,就是所有选项与原文都沾边的情况。 英语阅读选项比较原则掌握这3个原则,基本可以将英语阅读拿下! (1)英语main idea(文章观点)题型选项原则大多可用下面两个原则 (2)比较原则(A推B原则):如果A选项能够证明B选项成立,那么证明B比A好,依次类推,直接得出答案。注意:该原则只能用在选项有共同点,且待选选项都与原文沾边,但是较难排除的情况 (3)虚实原则:答案中描述的范围越大,表达的越虚幻,则更加正确,所谓选项虚就是它不特定指什么条件,而是放在哪都说的通,从而无从挑出毛病。因为英语表述中越实在,哪怕和原文语句一致,也只能表示他描述的越片面。[有时A推B原则符合虚实原则] (4)如果几个选项都对应原文不同内容,不适合以上原则,则看题目问什么,注意维持客观性。 (5)若有两个选项意思相反,必有一个正确(两个相反选项合起来的内容就是包含全部内容) 下面我们看例题(07年北京卷): 例1: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A.Teacher of the Year 2004 in the United States (描述一个老师) B.Ms Mellor’s English teaching instruction(他是英语老师) C.Ms Mellor’s teaching skills of learning English(教英语技巧的老师) D.praises to Ms Mellor from other teachers(得到表扬的老师) 我们看BCD选项都能证明A对(描述一个老师),那么就直接选A,我们不要管为什么,也不必从原文去验证。从虚实角度上说,A的范围最大,所以也选A。 用信息为零原则来看,当把共同点去了(老师),A选项信息为零,所以A放在任何文章都能成立。 例2:(题目不用看了) A. 如何使用幽默B. 演讲中加入幽默 C. 不同的幽默战术 ABC三个选项都是与原文沾边的待选答案,那么按A推B原则,BC都可说明A“如何使用幽默”,但A并不能证明使用幽默代表着在演讲中加入,或者变成战术,所以直接选A。 例3:人们在做梦时,刚开始都是好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好梦会变成噩梦 A. 人在做梦时,开始时都是好梦B.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梦会变成噩梦 答案都与原文一致,那么大家看由B可证明A成立,A成立则不能说明B成立,那么直接选A 上面应用的是A推B原则,下面我们来看虚实原则: 例4This text is most probably written by ______. A. a specialist in teenager studiesB. a headmaster of a middle school C. a parent with teenage childrenD. a doctor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如果看原文可知道只有A选项与原文沾边,但是对原文不理解的话,大家可看出A选项范围最广,含义最虚。 英语main idea原则:判断选项与原文沾边与否排除后,大多可应用虚实原则及A推B原则,如果有两个选项互为相反,则答案必为其中之一,其他两个选项直接排除。 其实语言类学科(语文、英语)在单项选择这块还是有一定技巧的,抓住学科特色的本质和考题的出发点,就能够在少读原文或者对原文把握度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把试题做对。很多高考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验证,从而把一些干扰性极强的难题瞬间做出。如有一高考英语阅读题:A、根据大陆板块学说,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 B、如果大陆板块学说是正确的,板块边界指出常常产生火山地震 C、大陆板块学说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这道题A、B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到,根据充分原则,他们是属于正确选项,但是英语阅读要求的是the best,如果A、B成立,本身就说明了C是成立的,虽然C在原文中并没有直接点明,也应当选C,哪怕读原文时验证不出,这就是英语阅读中的题设陷阱和破解的最有效方法。 这些原则如何使用?何时用? 如果选项内容相同点较多,则用A推B原则的概率比较大,即选项要有可比性。如果选项范围涵盖范围很大,可以适用很多地方,或说的很圆滑,就用虚实原则。如果内容不一致,又没有虚的,参照问题所问,哪个更适合回答题目问题即选 五、适当训练阅读能力读句子原则: 1、 在读英文结构复杂句的时候,应当在适当的地方形成断点 断点不能根据句子结构去分析分两种方式去理解: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去断句,即一层意思说完了,下层意思还没有开始之前,可以断。如Mr. Sam bought a car which cost him 10 thousands dollars 我们不以结构分析来断,Mr. Sam bought a car代表一层意思,a car cost him 10 thousands dollars是另一层意思,就这么断句。如MR.Sam who cames from USA bought a car which cost him 10 thousands dollars,我们应当按意思读Mr. Sam bought a car,Mr. Sam comes from USA,a car cost him 10 thousands dollars。 或者遇到名词和代词标志着句子的开始和结束可开始断句(句子过长的情况下) 2、不要对句子做结构分析 为什么说不要对句子作结构分析呢?大家看英语大部分试题,完全可以不必要做语法分析、结构分析,上篇也提到过,分析句子容易出错,那么我们本着少出错的原则做题,才能做的又快又对,有同学说,但选题考语法怎么办?只要我们通读句子,大概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看看句子强调的是对象?是时间?是动作?是状态?抓住这4个,就能很容易的做题,不必管什么语法了。单选及完型的做法另外再表。 3、按照英语句子的语序 在读句子的时候脑中自然会想到中文,通常翻译的过程中,中文和英文的顺序并不一样,在考试时根本不能翻译成标准的中文句子,我们根本不是专业翻译,所以只能根据单词的意思去理解,因此按照英语句子的语序去翻译是大多数的的习惯,翻译成一篇乱七八糟的译文即可,这样不仅快的多,而且有助于考试时做题。如can I do my homework tonight?翻译成“能我做我的作业晚上么?”不必翻译成“晚上我能做作业么?”虽然别扭,但是意思大家都懂,且省却了句子的结构分析,对于考试理解来说没有任何影响,若复杂句做结构分析翻译时,大家反而手忙脚乱,花费大量时间。在翻译过程中把认识的英文单词按照语序报一遍,就能快速理解了。 4 、一句话必须读出明确性 通常大家认为结构复杂句子主要的是主谓宾,尤其是谓语动词,这样是不可取得,我们要看意思的明确性在哪,就是强调点在哪。这样对于题目的理解和快速查看原文,利于快速得出正确答案。 六、英语阅读做题技巧总结及大部分阅读文训练 一定要用客观的思想做题,以原文及题目的字面意思或形成字面意思得必要前提去找答案,千万不要带有主观的联想。用不充分性思维去思考,可以不读原文,先从答案入手。 1、一定要看清问题设问问的是什么,始终认为,我不知道作者怎么想,我只知道他怎么问,问什么,然后回原文查找与问题相关的字句,查找能够解答的文字信息,不要被问题其他文字所干扰,最后比较选项。 1)只有一个选项沾边,直接选 2)多个选项沾边并有相同点,应用A推B原则、虚实原则 3)多个选项沾边但没有相同点,看哪个最适合回答原文,那些文字对照的较为客观即是待选答案。 做的熟练得同学可以根据选项的特性,如符合A推B原则、虚实原则的,可以不看原文做答案。 2、阅读过程不要分析句子结构,照着认识的单词逐个翻译,弄清大概说的是什么即可,这样才能加快阅读速度和减少出错概率(翻译组合后容易带有主观意识) 3、学会简单的断句,以意思层为主,而不是根据语言结构。 篇章能力训练:如何快速读懂文章方向 1、段首句:注重关系词,如(this、it、such、as a result等明显和上文有关联的) 2、转折:如果原文第一句话描述一个观点,第二句话开始做论据,接着来个转折词,如however等描述第三句话也是表达一个观点,必然会推翻第一句话的观点,因此转折后的句子是我们所要的内容。如果转折词后的句子也是一个论据,那么代表它是由反面意思来证明第一句的观点是正确的,大家要注意有所区分。 3、带因果词的句子:带有这些词的句子多包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