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过去的劳动工具有哪些
扩展阅读
免烧砖成本多少 2024-12-05 10:06:55
印度为什么不产石油 2024-12-05 10:06:12

过去的劳动工具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1-20 05:48:26

㈠ 过去的劳动工具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马克思有句名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这句话,实际上基本贯穿了目前为止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社会变革,都跟生产力的变化息息相关。
那么现阶段,人类已经出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苗头,这实际上是以智能AI为基础的“无人化”革命。
最终结果是把人类这个过往数千年的生产力最主要载体,从生产力中剥离出去。
这会使得在十几年后,可能人类大部分生产力都可以实现“无人化”运作。
也就是大部分人都可以不事生产。
这种生产力的进化,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形成某种全新的“无产主义”形式。
这会给未来的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带来颠覆性变化。
实际上,这已经给当前的世界格局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㈡ 劳动工具的历史

从劳动工具看社会发展

工具的制造与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人类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的思考就是脑力劳动,也是科学劳动的开端。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发明了制火技术、农业技术(制陶技术、冶炼技术)、以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代表的蒸汽机技术和电力技术。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以后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信息加工工具。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那么计算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伸。
人类的历史是地球史的几十亿年的两千分之一,而人类历史的99%以上的时间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有自己的文化生活只有五六千年,而真正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上,并引起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还不到300年。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则只是近五六十年的事。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今世界的国家经济、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人民教育等各项事业,受到科学精神或生产技术的推动和引导。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阐明技术概念的这句话提出5个要点:1.把技术与科学区别开,技术是“有目的的”;2.强调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作”完成的;3.指明技术的首要表现是生产“工具”,是设备,是硬件;4.技术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规则”,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这就是软件;5.和科学一样,把定义的落脚点放在“知识体系”上,即技术是成套的知识系统。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活动的增强,使人类对于环境作用的强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社会和经济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无不与基础地理信息相关。计算机的问世和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表达、存储和提供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人类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扩展的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飞跃,都大大增强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0世纪兴起的航空摄影技术,尤其是彩色与多光谱摄影,从根本上改变了300多年发展起来的地形图的测绘和生产过程。多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不仅为经济建设、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尤其是对地观测卫星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大气学、地质学、生物学、植物学、环境学、海洋学和生态学等大量多种地面目标信息,为地形图和各种专题的制作提供了快速、丰富、源源不断的资料。导航定位全球系统,解决了大范围、全球高精度快速定位问题。航空、航天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为地图制图提供快速、真实的资料源,采用高新技术,缩短了地图制作和更新的周期,降低了成本。
从纸质地图发展到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反映了计算机技术在地图制图领域中带来的技术革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计算机地图制图研究。经过40年的努力,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一些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算法和工艺研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丰富的数字制图软件进入市场,极大地改变了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式。计算机地图制图是研究根据地图制图原理和地图编辑过程要求,利用计算机及输入、输出设备,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的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数据获取、处理、显示、存储和输出。传统的地图生产模式是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依次派生,而遥感资料与大量GPS资料的获取,摄影测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与完善,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可以直接编制大范围的小比例尺的地图,并极大地丰富了专题制图内容。数据的采集方法,除遥感资料以外,由于数字化软、硬件的推出,为大量现存模拟图和资料的数字化提供了高效的工具。地图投影及其变换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软件形式,用户可以灵活自如地进行数据处理与变换。地图电子编辑出版系统的推出,打破了传统的地图制图与出版的分工界限,友好方便的“所见即所得”的地图设计系统,方便有效的工具,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成图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地图制作质量,使得地图手工生产方式逐渐被数字地图生产所取代。
关于地图学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地图学的理论也不断发展。现在人们把信息传输视为地图学的中心问题。按信息论的观点,地图是储存和传输空间信息的工具,它研究地理环境信息的传递、变换、表现、存储和利用。地图信息论不同于数学信息论,数学信息论是从数学角度来研究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递的过程,目的是改善传递的速度和可靠性,而更加关注在此基础上能使信息接收者获取更多的信息,即输出信息可能大于输入信息。信息接收者由于其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可能解译获取更多的派生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延伸和发展。从其科学属性、方法和功能来看,与地图制图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地图集从某个角度上可以看成为模拟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题信息系统。空间可视化技术实现对无边无际、无缝连续的现实世界提供了一个多尺度的、多维的、多时态、多种信息源的可视域,通过海量数据管理、制图综合技术或对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组织,可以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将来,实现大范围的空间漫游和纵深方向的信息检索查询。超媒体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参照基础地理信息实现连接和叠加,也可根据需要选取或屏蔽。信息既可是图形、图像、统计数据,又可是声音、录像多媒体信息、根据各种分析模型或直观明了的空间分布和相关信息显示,能够综合认识某一事物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便于进行分析和决策。随着网络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为地图提供进入千家万户的服务模式提供了技术平台,同时“e”电子信息技术也向地图学提出了新的挑战。GIS大有融入IT的趋势。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空间数据仓库都是当前地图制图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

㈢ 古今劳动工具对比

古今劳动工具对比如下:

1、先进程度和效率不同。过去的劳动工具从石器到斧头镐子,而现在使用电锯一类,效率更快,更先进。

2、劳动工具创造成果不同。过去以实物创造实物,比如用镰刀割麦子,现在用电脑得到的劳动成果是虚拟的,但也是有价值的。

3、劳动工具使用方式不同。以前主要是体力劳动,现在有脑力劳动。以前是纯手工,现在是半机械化、机械化控制,改变了人的劳动方式。

4、劳动工具精密程度不同。以前试比较粗糙的,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劳动工具更精密,劳动效率更高,工具更加耐用,可成批量生产。

从原始人的石斧、弓箭,到现代化的各种各样的机器、工具、技术设备等,都同样起着传导劳动的作用,均属生产工具。

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人类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生产工具在生产资料中起主导作用。社会生产的变化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上,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上开始的。

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打制石器——石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

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磨制石器——斧、锈、凿、刀等。

青铜时代(奴隶社会):青铜器——以青铜器为原材料的礼器和兵器。

铁器时代(封建社会):铁器——各种生活用具如剪刀、镰刀,锤子。

动力工具时代(现代社会):以蒸汽、石油、电力等为动力的现代工具。

从古至今,劳动工具由石器到动力工具,更为专业化,规模化,更为高强度,高精度,高力度。
劳动工具的不断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先进文明的到来。

㈣ 有哪些劳动工具呀

除了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还有那些

㈤ 古代至当代的劳动工具

采纳
工具的制造与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人类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的思考就是脑力劳动,也是科学劳动的开端。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发明了制火技术、农业技术(制陶技术、冶炼技术)、以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代表的蒸汽机技术和电力技术。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以后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信息加工工具。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那么计算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伸。

㈥ 举具体物品说说过去的劳动工具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产工具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早期的生产工具(石木工具、金属工具)是劳动者依靠自身的体力,用手操纵的;后来的机器则包括工具机、动力机和传动装置等三个部分,形成了复杂的体系;而现代的自动化机器体系,又增加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控装置。生产工具日益复杂化、精良化,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㈦ 过去的劳动工具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

过去的劳动工具和现在的不同:
过去劳动工具是手工工具,现在劳动工具是机械化、大型化。劳动工具的改进,使人们劳动效率提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像现代的通信,以前只能写信、发电报,传递速度慢,现在的电话、手机、E-mail和网上聊天几秒钟就可以和对方取得联系,方便且快捷。

㈧ 劳动工具的演变一共经历了几个时期

劳动工具的演变一共经历了4个时期。

在权威的世界考古学里,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被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也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还横亘着一个玉器时代。

1、石器时代

石器,用岩石作为原材料制成的器物,是人类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劳作工具。石器时代距今6000万~200万年,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时代,那时候的人还没有学会使用自然火,食物的来源主要是采集果子和狩猎动物,人类食用的肉类都是生食,代表文明的火种的使用还未出现。

后来,火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然寿命,人类智慧逐渐开化,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根据石器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些学者将石器时代又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也有人将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之间列出了一个过渡的中石器时代。

在人类劳作的最初阶段,人们利用石斧、石锛等砍伐灌木,劈地造田,开创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后来,农业进一步发展,原始人类利用石锄、石铲、石耜、石犁、骨耜等翻土耕种,还创造了石刀、石镰、蚌镰等收割工具,再利用石磨、石棒等工具进行研磨,进一步加工粮食。

由此可见,石器在当时劳作的全过程中都担任了重要角色,是人类参与劳作所使用工具中的主力军。

2、玉器时代

玉器时代是我国考古学者命名的一个时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我国一些着名地质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等根据80多年来我国考古工作的成果,提出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应该有一个“玉器时代”,这是我国所独有的。

它出现在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其年代范围大致在距今5500~4500年间,即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所处的时代,差不多也正是风胡子所说的“以玉为兵”的黄帝时期。有的学者也将玉器时代归类到石器时代中,认为其是石器时代的分支,因为其并非以玉器为主要生产工具来命名。

玉器在当时较少用于劳作,“以玉器为兵”主要体现在商代和周代,而后人们逐渐发现,金属兵器的杀伤力远强于石器兵器,所以玉器逐渐转为装饰品和礼器。玉器更多代表着权力,玉质礼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应时期的墓穴出土了大量的玉礼器。东西方文化早期的差异也在于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之间是否有着璀璨的玉器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和使用玉器最早的国家,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的玉器时代有着明显的发展特征。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远古人类经过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开始形成了“玉源于石”的看法,人们认为,玉石是自然界产生的,是天然存在的,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一种有灵性的具有庇佑作用的神物,非人力所能创造。

玉石又是一种独特的石,经过后天的人为打磨可以变得更加圆润美艳,自此,玉器逐渐从石器中分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玉器生产业。

石器是玉器的先驱,玉器是石器的高级阶段,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远古玉器都是史前先辈们发挥其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走向新文明的体现。远古时期玉器的产生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基础,从石器到玉器,也意味着从物质制造走向了精神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飞跃。

玉器时代主要是指兴隆洼文化时期、仰韶文化中晚期、大溪文化中晚期,以及红山、大汶口、屈家岭、齐家、龙山、良渚等文化时期。

齐家文化被发掘于中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是铜石并用的时期,其名字来源于甘肃的齐家坪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非常具有考古价值的一类文化。我国出土了多件齐家文化时期的石器、玉器、铜器。

3、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指的是以青铜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时期,青铜的稳定性强、耐腐蚀、易加工,古代时期被称为“金”“吉金”,青铜器的原材料为铜以及锡、镍等元素的合金,它的铜锈为绿色,因此得名“青铜器”。

青铜器出现于铜石并用的新石器时代之后和铁器时代以前,世界各国进入这一时期的时间有早有晚,各不相同。在世界范围内,青铜器时代的范围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至公元初年。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欧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伊朗南部同期也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埃及和印度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开始制造青铜器。

北非以外的非洲和埃及地区使用青铜器较晚,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初年;美洲则更晚,直到将近11世纪,冶铜才开始实现规模化,中国则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夏商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农具,到西周时期青铜器在劳作中应用广泛,有铜斧、铜铲、铜锄、铜锸、铜镰等,到了秦朝时期,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发展到鼎盛,被用作生产工具、礼器、兵器、乐器等。由于外形精美、数量繁多、应用广泛,能够代表当时精湛的制作水平,青铜器被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我国出土了若干工艺精美的青铜器物,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足以说明当时我国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领先于世界。第一批进入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有四坝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

4、铁器时代

随着人们对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古代人民开始在冶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冶铁技术。随着对铁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发现铁质工具远比铜质工具锋利,实用性更强,因此人们开始将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用以提高劳作效率。

春秋战国时期,铁和畜力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来,在耕地、播种、收获、加工等过程中,铁质农具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表工具有铁犁、铁锄、铁镰等。从此,农具便发展到了以铁犁牛耕为特征的时期。

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之后,铁器时代就到来了。铁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预示着农业进入了精耕细作阶段。

元朝时农业生产的铁具已达180种,2009年出土于甘肃省临潭县磨沟寺洼文化墓葬的两块铁条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最古老的铁器,它们将中国古老冶炼铁器技术提早到了公元前1510年到公元前1310年。



劳作工具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如果将劳动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其中创造性劳动是使人们脱离低级动物的根本动力。当然,创造性的劳动绝对离不开创造性的工具,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智慧的古人发明了无数解放人类双手的劳作工具。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尽管远古时期的场景无法重现,但这些遗留下来的古代劳作工具却能够穿越千年,向现代人诉说古人类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千百年前那些耕种劳作的故事。

㈨ 劳动工具有哪些

最早的劳动工具――石器
走向文明的关键一步――火的使用
弓箭的出现
陶器的发明与使用
鱼钩的发明
古老的建筑材料――砖
动物的驯养
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使用
水上机械运输的先驱――木船
酿酒技术的出现
化妆品的使用
车的发明
生命之泉――水井
钮扣的发明与使用

㈩ 古代有哪些生产工具

1.风车。吹去稻谷麦类粮食的草屑瘪粒等杂质的工具。上方朝一边的出口的出杂质,下方的朝下的出口的出粮食。
2.石磨。石制的磨干粉、水糊的工具。下盘固定,上盘旋转,上盘的圆洞添原料,下盘的周围出干粉、水糊。
3.木犁。耕地的农具。用畜力、人力或机器等牵引。因主部件为木材,故称木犁或土犁,以别于后来铁制的双铧犁等。
4.耙。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等。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农具。
5.蓑衣和连枷。蓑衣用竹叶或草、棕编成的雨披。连枷是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6.纺车。手摇或脚踏的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工具。此图是手摇的。
7.草鞋器。用稻秆或草茎等编制的鞋用的工具。
8.轧籽机。轧出棉花籽的工具。
9.碓。舂米的工具。用脚连续踏动木杠后端,前端石头一起一落,舂砸下面石臼中的米粮(使谷成米或使米成粉)。此图是简单的碓。只是一个石臼,外加一根杵或木槌。
10.水车。利用带刮板的链带(条)或系汲筒的水轮,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一种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畜力、水力、风力或电力带动旋转。有龙骨水车、风力水车、管链水车等。此图是龙骨水车的车槽、刮板部分。龙骨水车一种由车槽、刮板、木链、木齿轮等组成的水车。公元168-189年逐渐应用,流传至今。用人力、畜力或风力带动,能连续提水,提水高度一般为1~2米。
11.箪和笼。箪是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白居易《观刈麦》诗“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笼是用竹片编成的盛物的器具。
12.油篓和木桶。油篓是盛东西的器具,用竹或荆条等编成。木桶是盛东西的器具,多为圆形,大多有提梁。
13.石臼和舂米杵。石臼用石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器具。舂米杵都在一米左右长,两头粗中间把手处较细,每个重约三公斤。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压米粉的动作叫舂。是黎族人特有的一种劳动方式。
14.打谷板。打谷子用的农具。
15.畚箕。用柳条、蒲草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也可作簸箕用。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的器具。